第三千三百二十七章成功学大师
推荐阅读:永生之狱、全能卡王、往生之灵、萨诺亚舰娘领域、不说再见的梦、顶级教练之执教林书豪、游戏降临异世界、网游三国之无双、逍遥梦路、狩魔领主
一秒记住【傲宇阁 www.aoyuge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世界上惨的人多了去了,虚作为不死生物,被人研究,其实不算惨,毕竟他最后逆袭成为了天道众的领袖。很多人惨了一辈子,都没有逆袭的机会。
有一个人小时候是神童,年纪很小就参加科举,一举成为童生。可接着十几年却一直考不上秀才,不仅考不上秀才,还要因为冒籍的事情花费钱财,甚至被人敲诈。等到家底被掏空了,冒籍的事情还要被告到衙门,革除功名。
搞得焦头烂额,最后还是地方官员发现这个人有些才能,帮他摆平了官司,最后把此人变成了自己的幕僚,很多人到这里也就结束了,安安稳稳做个幕僚也能过日子。
但这个人却还是一边做幕僚一边继续考科举,一直到二十七岁可算是考了个秀才,工作也稳定了,但他却还要考试,继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,终于到41岁的时候考中状元,然后开始兴办纺织厂,因为国外的战争原因,导致国外纺织品优先供给战争,国内获得黄金十年的发展,一举成为了‘实业救国’的代表,开办工厂和学校,为国家纺织业打好基础。
然后因为战争结束,国外纺织品再次回归市场,国产商品无法抵御,最后在七十岁的时候病逝。
在实业救国期间经历了清朝、北洋政府,他就是张謇,起草《清帝退位诏书》的男人。
人生可谓是起起伏伏,一般人被人敲诈的时候,估计已经放弃了。也可能是在工作稳定之后,就放弃继续努力,不会再读书科举了。等到考中秀才,大部分人估计会觉得可以了,毕竟都快三十而立了,人生也就这样了。
可是张謇一直到41岁才考中状元,靠了状元,估计很多人就觉得差不多了。但张謇却开始办纺织厂,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当时缺了二十五万两银子,地皮准备好了,机器准备好了,就是缺启动资金,但股东们已经不会出钱了,国家也已经出了机器,就差一哆嗦始终下不来。
最后还是去首都求爷爷告奶奶才找齐了25万两银子。
工厂开起来了,可是效益其实不好,因为国外纺织品物美价廉,当时国内市场不过是岛国纺织品的倾销地。一般人肯定又要放弃了,可是张謇没有,他的运气也不错,很快日俄战争开启,岛国的纺织品优先提供给军队,张謇的工厂可算开张了,一直到盈利。
有钱了,他也没乱花,而是开设更多的工厂,投入教育,实业和教育并行。
然后国外战争结束,岛国纺织品强势回归,纺织厂收益不断降低,最后亏损,张謇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。
作为一个普通人,张謇家最多就是小有资产,家里三辈都是平民,能参加科举,却必须冒籍到别人家,一考十年都没有成果,还要被人敲诈打官司,家里差点破产。可他没有放弃,还是继续考试,一直到41岁才考中,然后就开始办厂,也是碰运气才赚了钱。有钱之后他并没有赚了一笔就跑,而是办学校。最后纺织厂不断走低,他也是回天乏术。
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如此起起伏伏的,大家都无法预见自己的成功,只能忍耐,做好自己的事情,如果运气好就能一飞冲天。
如果运气不好,那一辈子踏踏实实走完,做好了自己的事情,也算不枉此生。如果张謇没有考中状元,没有办实业,也能成为一个有口皆碑的幕僚,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,张之洞、翁同龢、袁世凯都知道他,办事能力无可挑剔。
虚的人生则是被研究,被研究,然后慢慢掌控天道众,最后成为了他们的领导。
成功者的成功是办好自己的事情,被大家需要,这样就能乘风而起。虚也是被人需要,才会掌控天道众。
然后就是成功之后到底应该怎么办了,到底是继续做大家需要的事情,还是为自己谋利?
张謇显然选择了前者,虚则选择了后者。
成功不是受到自己控制的,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,被人需要就是成功的秘诀。
孔子在春秋是丧家之犬,可是到了秦朝灭六国的时候,扶苏却告诉秦始皇大家都读孔子,要不我们还是继续分封好了。
秦始皇当然不会同意,他推行的是郡县制,所以直接把扶苏踢出了咸阳。在这个时候,孔子的恢复周礼的想法成为了各地贵族的理论支持,一直到董仲舒,儒家才走出了符合郡县制的思路。
孔子从被嫌弃,被接受,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,孔子自己并不能掌控,他能做的就是宣传克己复礼,遵守好礼仪,成败就只能看天命了。
张謇也是如此,做好自己的工作,让自己被大家需要。如果不是日俄战争,也不会有黄金十年,也不能赚到钱,不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。
可以说虚走的路,也是成功者必须的。他是不死生物,所以被人需要的方式是被解剖,输血。反正都不死,最后忍耐,得到了成功。
那么接下来就是成功之后应该如何选择了,成功之后是继续为大家服务,还是为自己服务?
显然虚是想要为自己服务,在他看来自己的经历并不是什么成功之路,而是人性丑陋。如果他推出一个成功学的鸡汤,肯定很多人会喜欢。就说成功之前,自己是怎么样被花样解剖的,自己是怎么怎么样坚持的,最后又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。
强调自己的努力多么重要,不告诉别人时局和运气,是成功学大师最喜欢做的事情。
“成功之后继续服务大家的人少,更不要说虚从一开始就不想为大家服务,完全是被强迫的。”杜兰表示虚都是被迫奉献,而不是主动奉献,他不想做成功人士。
但人生在世,要么主动奉献,要么被动奉献,很难说‘一毛不拔’的。
朱杨学派说: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可有时候真的是不由自己做主,人在社会如果真的有人拔一毛而利天下,他如果不拔,那有的人会帮他拔。
肯定有人说这是不道德的,可道德本身就是人类为了维护利益而做出的妥协,道德是相互的。不是我不道德而你道德,一毛不拔本身就是不道德的,因为人吃饭、穿衣、出行、看病都需要别人的协助,自己无法一个人完成。
他已经拔了别人的毛,别人自然可以拔他的毛。
当然虚要说自己的力量完全来自龙脉,完全是自己的天赋,凭什么要分给别人?老天爷给自己的,可没说要分。
那老天爷给的,老天爷没说只给虚,老天爷的意思或许就是先放在虚身上,然后大家一起来拿。
老天爷又不会说话,解释起来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?
匹夫无罪怀璧其罪,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分享,这样大家都需要匹夫,匹夫就不再是匹夫了,而是成为成功者。
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猜疑的问题,那就是凭什么相信自己分出利益后,大家会拱卫自己?如果这份利益只能自己带来,那么大家除了拱卫还能有什么办法呢?虚就满足这个条件,除了他也没人能帮人长寿,所以必然拱卫他。
不像某些人的利益不是他产生的,所以不敢分给别人,因为分了就可能被抛弃。利益是大家生产集中在他的手里,所以不敢分,分完自己就没有价值了,他只是保管者,不是拥有者。
世界上惨的人多了去了,虚作为不死生物,被人研究,其实不算惨,毕竟他最后逆袭成为了天道众的领袖。很多人惨了一辈子,都没有逆袭的机会。
有一个人小时候是神童,年纪很小就参加科举,一举成为童生。可接着十几年却一直考不上秀才,不仅考不上秀才,还要因为冒籍的事情花费钱财,甚至被人敲诈。等到家底被掏空了,冒籍的事情还要被告到衙门,革除功名。
搞得焦头烂额,最后还是地方官员发现这个人有些才能,帮他摆平了官司,最后把此人变成了自己的幕僚,很多人到这里也就结束了,安安稳稳做个幕僚也能过日子。
但这个人却还是一边做幕僚一边继续考科举,一直到二十七岁可算是考了个秀才,工作也稳定了,但他却还要考试,继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,终于到41岁的时候考中状元,然后开始兴办纺织厂,因为国外的战争原因,导致国外纺织品优先供给战争,国内获得黄金十年的发展,一举成为了‘实业救国’的代表,开办工厂和学校,为国家纺织业打好基础。
然后因为战争结束,国外纺织品再次回归市场,国产商品无法抵御,最后在七十岁的时候病逝。
在实业救国期间经历了清朝、北洋政府,他就是张謇,起草《清帝退位诏书》的男人。
人生可谓是起起伏伏,一般人被人敲诈的时候,估计已经放弃了。也可能是在工作稳定之后,就放弃继续努力,不会再读书科举了。等到考中秀才,大部分人估计会觉得可以了,毕竟都快三十而立了,人生也就这样了。
可是张謇一直到41岁才考中状元,靠了状元,估计很多人就觉得差不多了。但张謇却开始办纺织厂,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当时缺了二十五万两银子,地皮准备好了,机器准备好了,就是缺启动资金,但股东们已经不会出钱了,国家也已经出了机器,就差一哆嗦始终下不来。
最后还是去首都求爷爷告奶奶才找齐了25万两银子。
工厂开起来了,可是效益其实不好,因为国外纺织品物美价廉,当时国内市场不过是岛国纺织品的倾销地。一般人肯定又要放弃了,可是张謇没有,他的运气也不错,很快日俄战争开启,岛国的纺织品优先提供给军队,张謇的工厂可算开张了,一直到盈利。
有钱了,他也没乱花,而是开设更多的工厂,投入教育,实业和教育并行。
然后国外战争结束,岛国纺织品强势回归,纺织厂收益不断降低,最后亏损,张謇的生命也走到了终点。
作为一个普通人,张謇家最多就是小有资产,家里三辈都是平民,能参加科举,却必须冒籍到别人家,一考十年都没有成果,还要被人敲诈打官司,家里差点破产。可他没有放弃,还是继续考试,一直到41岁才考中,然后就开始办厂,也是碰运气才赚了钱。有钱之后他并没有赚了一笔就跑,而是办学校。最后纺织厂不断走低,他也是回天乏术。
很多成功人士都是如此起起伏伏的,大家都无法预见自己的成功,只能忍耐,做好自己的事情,如果运气好就能一飞冲天。
如果运气不好,那一辈子踏踏实实走完,做好了自己的事情,也算不枉此生。如果张謇没有考中状元,没有办实业,也能成为一个有口皆碑的幕僚,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,张之洞、翁同龢、袁世凯都知道他,办事能力无可挑剔。
虚的人生则是被研究,被研究,然后慢慢掌控天道众,最后成为了他们的领导。
成功者的成功是办好自己的事情,被大家需要,这样就能乘风而起。虚也是被人需要,才会掌控天道众。
然后就是成功之后到底应该怎么办了,到底是继续做大家需要的事情,还是为自己谋利?
张謇显然选择了前者,虚则选择了后者。
成功不是受到自己控制的,自己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,被人需要就是成功的秘诀。
孔子在春秋是丧家之犬,可是到了秦朝灭六国的时候,扶苏却告诉秦始皇大家都读孔子,要不我们还是继续分封好了。
秦始皇当然不会同意,他推行的是郡县制,所以直接把扶苏踢出了咸阳。在这个时候,孔子的恢复周礼的想法成为了各地贵族的理论支持,一直到董仲舒,儒家才走出了符合郡县制的思路。
孔子从被嫌弃,被接受,都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,孔子自己并不能掌控,他能做的就是宣传克己复礼,遵守好礼仪,成败就只能看天命了。
张謇也是如此,做好自己的工作,让自己被大家需要。如果不是日俄战争,也不会有黄金十年,也不能赚到钱,不亏本已经谢天谢地了。
可以说虚走的路,也是成功者必须的。他是不死生物,所以被人需要的方式是被解剖,输血。反正都不死,最后忍耐,得到了成功。
那么接下来就是成功之后应该如何选择了,成功之后是继续为大家服务,还是为自己服务?
显然虚是想要为自己服务,在他看来自己的经历并不是什么成功之路,而是人性丑陋。如果他推出一个成功学的鸡汤,肯定很多人会喜欢。就说成功之前,自己是怎么样被花样解剖的,自己是怎么怎么样坚持的,最后又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。
强调自己的努力多么重要,不告诉别人时局和运气,是成功学大师最喜欢做的事情。
“成功之后继续服务大家的人少,更不要说虚从一开始就不想为大家服务,完全是被强迫的。”杜兰表示虚都是被迫奉献,而不是主动奉献,他不想做成功人士。
但人生在世,要么主动奉献,要么被动奉献,很难说‘一毛不拔’的。
朱杨学派说: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可有时候真的是不由自己做主,人在社会如果真的有人拔一毛而利天下,他如果不拔,那有的人会帮他拔。
肯定有人说这是不道德的,可道德本身就是人类为了维护利益而做出的妥协,道德是相互的。不是我不道德而你道德,一毛不拔本身就是不道德的,因为人吃饭、穿衣、出行、看病都需要别人的协助,自己无法一个人完成。
他已经拔了别人的毛,别人自然可以拔他的毛。
当然虚要说自己的力量完全来自龙脉,完全是自己的天赋,凭什么要分给别人?老天爷给自己的,可没说要分。
那老天爷给的,老天爷没说只给虚,老天爷的意思或许就是先放在虚身上,然后大家一起来拿。
老天爷又不会说话,解释起来还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?
匹夫无罪怀璧其罪,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分享,这样大家都需要匹夫,匹夫就不再是匹夫了,而是成为成功者。
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猜疑的问题,那就是凭什么相信自己分出利益后,大家会拱卫自己?如果这份利益只能自己带来,那么大家除了拱卫还能有什么办法呢?虚就满足这个条件,除了他也没人能帮人长寿,所以必然拱卫他。
不像某些人的利益不是他产生的,所以不敢分给别人,因为分了就可能被抛弃。利益是大家生产集中在他的手里,所以不敢分,分完自己就没有价值了,他只是保管者,不是拥有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