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八一章 哪里来的怨气
推荐阅读:深空彼岸、明克街13号、最强战神、渡劫之王、天下第一、万族之劫、重生之都市仙尊、好想住你隔壁、特种奶爸俏老婆、妖夏
一秒记住【傲宇阁 www.aoyuge.net】,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!
师爷连忙捡起来一看,只见上面写着廖廖数语:高人可遇不可求。
这可真是晴天霹雳。
唯一的救命稻草也飞得无影无踪了。
全城的老百姓都眼睁睁地看着高人回到了衙门,现在人没了,还能拿什么跟老百姓交待?
这个时候,就不要想着能不能解决干旱的问题了,还不如先想想怎样别闹出事端了。老百姓受旱已久,本就是饥渴交加,再不加以安抚,只怕会激出变故来。
当下,官老爷便下令府上封锁消息。谁要敢把高人已走的事实泄露出去,就要谁的命。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。众人虽是亲眼看到高人力竭昏倒,短时间内可以用高人需要静养的理由糊弄,但总不能十天半个月了,还是不露面。那时,老百姓们又要胡思乱想了。
师爷想的办法就是,在这十天半个月里,一定要再找个高人出来。
官老爷却没有那么乐观,愁眉苦脸地道:哪里说找就能找到。万一还是找不到怎么办?
师爷却深谙此道,皱着眉头沉声道:找不到也得找到。
官老爷略略一愣,马上明白了师爷的言外之意。管他是真是假,总要找个人出来顶一顶。是真,自然好。是假,便索性揭露其罪责,该怎么办就怎么办。至少可以先发泄掉民众的怨气。然后再正大光明地慢慢想办法。
此计多少掺杂着欺心的成分。
官老爷当官的日子还浅,脱不了书生气,心中还有几分犹豫。
师爷劝道,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。万一逼不得已,只能找来假的,终究也是因他自己是个假的。杀一个招摇行骗之徒,总比激出民变来得好。
一听到民变两个字,官老爷猛可地打了一个寒战,终于狠下心来。
情况果然朝着最坏的打算发展了。
尽管官老爷派出多路人马,四面八方去打探,却没有找出一个高人来。而聚集在府衙前,打探高人病情的老百姓却越来越多了。起先还能好言劝回去,日复一日,老百姓越来越难劝了。很多人在府衙外一站就是大半天,连正常的办公都受到了影响。
师爷看看风头不对,只有催促官老爷紧急启动那个最坏的打算。
找高人不容易,找个顶包的还不容易?
有个衙役回城的路上想寻个地方歇息,恰巧看到一个人侧身歪倒在一棵大树下,穿得破破烂烂的。起先还以为是出来逃难的老百姓饿死在路边了,近前一瞧原来只是睡着了。而且他也不是老百姓,身上那一套破破烂烂的袍子,是道袍。
衙役心头一动,便口称道长,装出一副十分恭敬的模样,实则是将那人赚回了府衙。
接下来的事,也不需官老爷亲自出面,全由师爷处置。
师爷先找人打了一大桶的热水,让那道士仔仔细细地洗了一个澡,换一身干净衣裳。
果真是人靠衣装。之前道士穿得邋里邋遢,胡子老长,还以为他没有六十也有五十。现在收拾干净了一看,顶多四十出头,大约颇受了一些风吹雨淋,整个人又黑又瘦,但精神头还不错。
道士问起道袍去哪里了。师爷说找人浆洗、缝补去了。道士便也没多说什么,只问有没有吃的。
师爷忙表示让厨房准备饭菜。道士说不用特意做,有什么吃什么吧。
不一会儿,厨房送来几个馒头,一小锅白米粥,还有一盘刚出锅的咸菜炒鸡蛋。
道士也不客气,抓起来就吃。他吃两口馒头,喝一口粥,很快几个馒头不见了,一盘咸菜炒鸡蛋也吃得干干净净。连盘子上最后剩下的一些油花,也用馒头皮揩下吃掉了。
待道士吃饱喝足,师爷方问道:道长可会开坛作法,请雨神?
道士笑道:区区一介凡人,安可通神?
师爷本来问那话,并不指望他真能请雨神。不过是想诓诓他,惹得他自己说会作法,便好顺水推舟。说白了,如今情势已急,就等着这么一个倒霉蛋。
但不料道士回答起来,虽是廖廖数语,气度、言辞都颇从容。
师爷做人幕僚多年,没有当过一天的官,可大大小小的场面却也见过无数。单论识人这一项,眼力还真不赖。当下,便对这道士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。
那……师爷小心地问道,道长有什么神通呢?
道士笑道:并没有神通。不过能治些小病。
师爷登时又失望了。也许这道士精通医道,只可惜医道于此时并无用处。
谁知道士的话还没有讲完,紧接着又补道:或是谁家有白事,也能做做道场,打打醮。
师爷仍是不在意。仅能做白事而已,也不算什么神通。
道士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,笑道:世上哪有那么多的神灵,说来就来。人间世,但能将人间的孤魂野鬼处置妥帖,就不得了了。
师爷大有醍醐灌顶之感。请了那么多高人,每一个都是大摇大摆地来,漂亮话说得不知多少,什么上可通神佛,下可请阎王,都当自己是活神仙。结果呢?
师爷心道,莫非真遇上不可貌相的高人了?
管他,先求了再说。
便立即朝着道士深深一揖:本地连年干旱,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道长若有指教,还请明示。
道士审慎地道:我虽不知道如何祈雨,但我想,恐怕祈雨也是不行的。
师爷一下子被人戳中痛脚,忙问:道长怎么知道的?之前,确有一位高人来祈雨,黑云涌动,雷声震震,偏偏功亏一篑。
道士叹了一口气:那我想的恐怕就不错了。贵地大旱,只因有怨气冲天,才令风雨失调。你只祈雨,却不设法消解怨气,何异于治标不治本。
师爷猛地一怔,忙又是深深一揖:请道长稍候,待我请东翁出来一见。
师爷的东翁自然就是指的官老爷。
且说官老爷一得了信,也是精神一振,立马赶过来,一步也不敢耽搁。
这还是头一次有人说出干旱的症结所在。
官老爷见了道士也是深深一揖,道士还是安然不动,竟很坦然地接受了。
此时此刻,官老爷也不去计较那许多。心道,只要他是个果然有能耐的便好。
官老爷急切地问道:道长说本地大旱是怨气所致,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的怨气?某自从赴任以来,虽不敢说抚育百姓、殚精竭虑,可也心存警惕、不敢懈怠。凡遇诉讼,也绝没有厚此薄彼,总要持平而论才好。
道士点头:能做到持平而论也属不易。只是我才刚到贵地,也不知道怨气究竟来自哪里,还需查访一番。
官老爷忙应声道:道长既愿意出手相救,某代银江百姓先行谢过。说着,又是深深一揖。
这回道士却还了一礼:一定尽力。
官老爷看他话虽少,却没有一句虚话,心中也踏实许多。
道士穿得现成普通百姓衣服,当即便要出府查访。官老爷求之不得,随即吩咐一个老成的衙役也换了衣服,一路陪同。
其实官老爷恨不得亲自陪着道士去查访。可是他必须在府衙坐镇。而且他的长相银江百姓也早就看得烂熟,贸然跟出去,只会给道士添麻烦。
人是留在了府衙里,一颗心却早飞出去了。
师爷看官老爷急得一会儿坐,一会儿站,一会儿团团转个不停,就算想劝也劝不出口。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,不过仗着年纪大,经历得多,勉强坐着而已。
从天明一直等到天黑,都不见道士的踪影,师爷也坐不住了。
官老爷不由得想到坏处去:不会是跑了吧?
师爷忙安抚道:不会的。若是要跑,一开始就别揽这档子事不就行了?再说,还有人跟着呢。
官老爷点点头。
厨房几次来问要不要开晚饭,还是不见道士踪影。官老爷哪里有胃口,还是师爷说多少还得吃一点儿,便作主叫厨房做些清淡的。
两人都是勉强吃了一些。
再等。
官老爷又担心起来,师爷劝道跑完整个银江城也要费点儿辰光。
于是等过一更天,二更天……
一直等过了子时,终于等来了道士。
道士和陪同的衙役都是一脸疲惫,但神情还属正常。道士还不曾开口,衙役心知老爷们等得心焦,先一口说出来:找到了找到了!
就这一句话,官老爷和师爷先松了好大一口气,喜色不由自主地便浮现到脸上。
道士却没有他们那么喜上眉梢,神色仍是淡淡的。
官老爷见状,心中便又有些忐忑,忙问究竟是哪里来的怨气。
衙役回道,原来就是那家空掉的祠堂。他陪着道士在城里找了许久,最终找到了那家祠堂,因为频遭破坏,又无人修葺,祠堂已经坍塌了大半,庭中的荒草都长到了膝盖。祠堂里供奉的先人灵位都倒的倒,坏的坏了。
道士说正是因为无人祭祀,祠堂毁坏,才激怒了那家的先人们。
你想,这一家本是望族,多少代先人供奉在里头。一个人的怨气就已经够可怕的了,更何况是这么大的一家子。
师爷连忙捡起来一看,只见上面写着廖廖数语:高人可遇不可求。
这可真是晴天霹雳。
唯一的救命稻草也飞得无影无踪了。
全城的老百姓都眼睁睁地看着高人回到了衙门,现在人没了,还能拿什么跟老百姓交待?
这个时候,就不要想着能不能解决干旱的问题了,还不如先想想怎样别闹出事端了。老百姓受旱已久,本就是饥渴交加,再不加以安抚,只怕会激出变故来。
当下,官老爷便下令府上封锁消息。谁要敢把高人已走的事实泄露出去,就要谁的命。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。众人虽是亲眼看到高人力竭昏倒,短时间内可以用高人需要静养的理由糊弄,但总不能十天半个月了,还是不露面。那时,老百姓们又要胡思乱想了。
师爷想的办法就是,在这十天半个月里,一定要再找个高人出来。
官老爷却没有那么乐观,愁眉苦脸地道:哪里说找就能找到。万一还是找不到怎么办?
师爷却深谙此道,皱着眉头沉声道:找不到也得找到。
官老爷略略一愣,马上明白了师爷的言外之意。管他是真是假,总要找个人出来顶一顶。是真,自然好。是假,便索性揭露其罪责,该怎么办就怎么办。至少可以先发泄掉民众的怨气。然后再正大光明地慢慢想办法。
此计多少掺杂着欺心的成分。
官老爷当官的日子还浅,脱不了书生气,心中还有几分犹豫。
师爷劝道,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。万一逼不得已,只能找来假的,终究也是因他自己是个假的。杀一个招摇行骗之徒,总比激出民变来得好。
一听到民变两个字,官老爷猛可地打了一个寒战,终于狠下心来。
情况果然朝着最坏的打算发展了。
尽管官老爷派出多路人马,四面八方去打探,却没有找出一个高人来。而聚集在府衙前,打探高人病情的老百姓却越来越多了。起先还能好言劝回去,日复一日,老百姓越来越难劝了。很多人在府衙外一站就是大半天,连正常的办公都受到了影响。
师爷看看风头不对,只有催促官老爷紧急启动那个最坏的打算。
找高人不容易,找个顶包的还不容易?
有个衙役回城的路上想寻个地方歇息,恰巧看到一个人侧身歪倒在一棵大树下,穿得破破烂烂的。起先还以为是出来逃难的老百姓饿死在路边了,近前一瞧原来只是睡着了。而且他也不是老百姓,身上那一套破破烂烂的袍子,是道袍。
衙役心头一动,便口称道长,装出一副十分恭敬的模样,实则是将那人赚回了府衙。
接下来的事,也不需官老爷亲自出面,全由师爷处置。
师爷先找人打了一大桶的热水,让那道士仔仔细细地洗了一个澡,换一身干净衣裳。
果真是人靠衣装。之前道士穿得邋里邋遢,胡子老长,还以为他没有六十也有五十。现在收拾干净了一看,顶多四十出头,大约颇受了一些风吹雨淋,整个人又黑又瘦,但精神头还不错。
道士问起道袍去哪里了。师爷说找人浆洗、缝补去了。道士便也没多说什么,只问有没有吃的。
师爷忙表示让厨房准备饭菜。道士说不用特意做,有什么吃什么吧。
不一会儿,厨房送来几个馒头,一小锅白米粥,还有一盘刚出锅的咸菜炒鸡蛋。
道士也不客气,抓起来就吃。他吃两口馒头,喝一口粥,很快几个馒头不见了,一盘咸菜炒鸡蛋也吃得干干净净。连盘子上最后剩下的一些油花,也用馒头皮揩下吃掉了。
待道士吃饱喝足,师爷方问道:道长可会开坛作法,请雨神?
道士笑道:区区一介凡人,安可通神?
师爷本来问那话,并不指望他真能请雨神。不过是想诓诓他,惹得他自己说会作法,便好顺水推舟。说白了,如今情势已急,就等着这么一个倒霉蛋。
但不料道士回答起来,虽是廖廖数语,气度、言辞都颇从容。
师爷做人幕僚多年,没有当过一天的官,可大大小小的场面却也见过无数。单论识人这一项,眼力还真不赖。当下,便对这道士有些另眼相看的意思。
那……师爷小心地问道,道长有什么神通呢?
道士笑道:并没有神通。不过能治些小病。
师爷登时又失望了。也许这道士精通医道,只可惜医道于此时并无用处。
谁知道士的话还没有讲完,紧接着又补道:或是谁家有白事,也能做做道场,打打醮。
师爷仍是不在意。仅能做白事而已,也不算什么神通。
道士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,笑道:世上哪有那么多的神灵,说来就来。人间世,但能将人间的孤魂野鬼处置妥帖,就不得了了。
师爷大有醍醐灌顶之感。请了那么多高人,每一个都是大摇大摆地来,漂亮话说得不知多少,什么上可通神佛,下可请阎王,都当自己是活神仙。结果呢?
师爷心道,莫非真遇上不可貌相的高人了?
管他,先求了再说。
便立即朝着道士深深一揖:本地连年干旱,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。道长若有指教,还请明示。
道士审慎地道:我虽不知道如何祈雨,但我想,恐怕祈雨也是不行的。
师爷一下子被人戳中痛脚,忙问:道长怎么知道的?之前,确有一位高人来祈雨,黑云涌动,雷声震震,偏偏功亏一篑。
道士叹了一口气:那我想的恐怕就不错了。贵地大旱,只因有怨气冲天,才令风雨失调。你只祈雨,却不设法消解怨气,何异于治标不治本。
师爷猛地一怔,忙又是深深一揖:请道长稍候,待我请东翁出来一见。
师爷的东翁自然就是指的官老爷。
且说官老爷一得了信,也是精神一振,立马赶过来,一步也不敢耽搁。
这还是头一次有人说出干旱的症结所在。
官老爷见了道士也是深深一揖,道士还是安然不动,竟很坦然地接受了。
此时此刻,官老爷也不去计较那许多。心道,只要他是个果然有能耐的便好。
官老爷急切地问道:道长说本地大旱是怨气所致,也不知道究竟是哪里的怨气?某自从赴任以来,虽不敢说抚育百姓、殚精竭虑,可也心存警惕、不敢懈怠。凡遇诉讼,也绝没有厚此薄彼,总要持平而论才好。
道士点头:能做到持平而论也属不易。只是我才刚到贵地,也不知道怨气究竟来自哪里,还需查访一番。
官老爷忙应声道:道长既愿意出手相救,某代银江百姓先行谢过。说着,又是深深一揖。
这回道士却还了一礼:一定尽力。
官老爷看他话虽少,却没有一句虚话,心中也踏实许多。
道士穿得现成普通百姓衣服,当即便要出府查访。官老爷求之不得,随即吩咐一个老成的衙役也换了衣服,一路陪同。
其实官老爷恨不得亲自陪着道士去查访。可是他必须在府衙坐镇。而且他的长相银江百姓也早就看得烂熟,贸然跟出去,只会给道士添麻烦。
人是留在了府衙里,一颗心却早飞出去了。
师爷看官老爷急得一会儿坐,一会儿站,一会儿团团转个不停,就算想劝也劝不出口。他自己也没好到哪里去,不过仗着年纪大,经历得多,勉强坐着而已。
从天明一直等到天黑,都不见道士的踪影,师爷也坐不住了。
官老爷不由得想到坏处去:不会是跑了吧?
师爷忙安抚道:不会的。若是要跑,一开始就别揽这档子事不就行了?再说,还有人跟着呢。
官老爷点点头。
厨房几次来问要不要开晚饭,还是不见道士踪影。官老爷哪里有胃口,还是师爷说多少还得吃一点儿,便作主叫厨房做些清淡的。
两人都是勉强吃了一些。
再等。
官老爷又担心起来,师爷劝道跑完整个银江城也要费点儿辰光。
于是等过一更天,二更天……
一直等过了子时,终于等来了道士。
道士和陪同的衙役都是一脸疲惫,但神情还属正常。道士还不曾开口,衙役心知老爷们等得心焦,先一口说出来:找到了找到了!
就这一句话,官老爷和师爷先松了好大一口气,喜色不由自主地便浮现到脸上。
道士却没有他们那么喜上眉梢,神色仍是淡淡的。
官老爷见状,心中便又有些忐忑,忙问究竟是哪里来的怨气。
衙役回道,原来就是那家空掉的祠堂。他陪着道士在城里找了许久,最终找到了那家祠堂,因为频遭破坏,又无人修葺,祠堂已经坍塌了大半,庭中的荒草都长到了膝盖。祠堂里供奉的先人灵位都倒的倒,坏的坏了。
道士说正是因为无人祭祀,祠堂毁坏,才激怒了那家的先人们。
你想,这一家本是望族,多少代先人供奉在里头。一个人的怨气就已经够可怕的了,更何况是这么大的一家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