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我们习惯说文如其人,李清照的作品与其为人的特质即是一致的。
李清照著有词论一文。
她的这篇词论是针对当时词坛形势而发的,其最主要的观点就是“词别是一家”
,并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诸家之作。
因为词是要配乐歌唱的,所以必须在协和音律上有严格的要求,不仅如诗的调分平侧(即仄)而已。
当然除去音律的要求之外,词的风格意境也有其特色,不尽同于诗,所以说“词别是一家”
。
她用这个标准衡量诸家,在词论中说:“柳永虽协音律,而词语尘下。
晏殊、欧阳修、苏东坡,做词句读不葺之诗尔,又往往不协音律。
王安石、曾巩若作一小歌词,则人必绝倒,不可读也。
晏几道、贺铸、秦观、黄庭坚,始能知之。
只是晏几道无铺叙,贺铸少典重,秦观专主情致而少故实,黄庭坚尚故实,而多疵病。
把北宋诸名家批评了个遍。
总结成一句话就是:每个人都有毛病。
李清照词论中有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,就是她历评北宋词人,独未提到同时极负盛名的大词人周邦彦。
有的论者认为李清照的词论历评诸家,皆摘其短,而周邦彦妙解声律,浑厚典雅的词作,大概李清照认为是够得上标准的,所以“并无贬语及之”
。
后世论者对于李清照的词论,提出不同的评议,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。
一、认为李清照论词苛求太甚,持论不公,蚍蜉撼树,未免狂妄。
胡仔在笤溪渔隐丛话中说:“易安历评诸公歌词,皆摘其短,无一免者。
此论未公,吾不凭也。
其意盖自谓能擅其长,以乐府名家者。
退之诗云:‘不知群儿愚,那用故谤伤。
蚍蜉撼大树,可笑不自量。
’正为此辈发也。”
二、近代有的论者认为,在李清照那个时代,词的发展趋势已进入与诗合流的阶段,不合流将没有词的出路。
事实证明,南宋一百五十余年中,著名词人如辛弃疾、姜夔、史达祖,吴文英、王沂孙、张炎等,都是注重协律的,而且保存发扬了词体风格艺术的特美,并没有合流于诗。
三、有的论者认为,李清照词论中提出作词的要求,如“铺叙”
“典重”
“尚故实”
等,与她的创作实践是矛盾的。
其实李清照对于词的认识,包括高雅典重与浅俗清新两个方面,从其名作永遇乐元宵这首词中就可以窥之。
永遇乐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。
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。
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。
来相召、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
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
如今憔悴,风鬟霜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
不如向、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该词首句即用两典,分别是江淹拟休上人怨别:“日暮碧云合,佳人殊未来。”
碧,青玉,名词;碧云之碧用作形容词。
“璧”
字意近之,不必青色。
王安石东阳道中:“浮云堆白玉,落日泻黄金”
。
“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”
这两句即是写实。
宋宣和遗事书前集“元宵看灯”
:“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,尽头上带着玉梅、雪柳、闹蛾儿,直到鳌山下看灯。”
南宋武林旧事卷二:“元夕节物,妇人皆戴珠翠、闹蛾、玉梅、雪柳而衣多尚白,盖月下所宜也。”
雪柳以缯楮为之(见岁时广记卷十一)。
捻金者,加以金饰。
由此词可以看出李清照在作词时,能够将尚故实与情致,二者皆兼顾且融合为一体。
穿越了,还带着一个手机,可是丫的竟然没充电器?可是就算有充电器又往哪里充电呢?想利用最后点电浏览一下那个世界属于自己最后的小电影,可是又怕裤子脱了娘的没电了!这竟然是一只神奇的召唤手机!马小驴辗转反侧睡不着觉,翻来覆去的翻看着手机,最后才在手机屏幕上看到两个字可劲得瑟!哦,对不起,是三个字!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算我抄你!...
女帝开局无敌单女主狗粮摊牌本书又名因为太宠娘子,被迫做无敌反派顾澜穿越玄幻小说,成为一名配角书生。还多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小娇妻。本想安稳苟住,凭借原著剧情躲开各路挂壁,和娘子相守一世。可偏偏加载了文抄读书系统!只要读书抄书,就能提取修为,成圣成神!由于太过无敌,顾澜出门随便就碾死了大反派,各路气运之子气运之女争相认主!实力起飞的同时,仕途也是邪了门的顺遂!这一日。顾澜高中状元郎,入殿觐见,却发现幕帘后那绝美女帝十分眼熟!娘子?相公,穿上龙袍就不识得朕了吗?从此,全天下都知道了这对绝世夫妻。原著男主角他都成天帝了,我才武之力三段,这怎么玩?简介无力,全文爆爽...
我死的那天是四月初四。黄历上写着,日值月破,大事不宜。死亡是一切的结束吗?不,不是的。死亡,有时候,是一个新的开始。俺参加了七月份的PK,请大家支持俺哟~...
...
一夜之后多了个萌女儿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—...
在微信上约了班主任出来,没想到她竟答应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