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至正十一年(1351),上天给元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压了下来,元朝的末日到了。
我们的谜底也揭开了。
现在看来,脱脱坚决要求治黄河的愿望是好的,然而他不懂得那些反对的人的苦心,元朝那些腐败到极点的官吏也是他所不了解的。
现在他终于要尝到苦果了。
当元朝命令沿岸十七万劳工修河堤时,各级的官吏也异常兴奋。
首先,皇帝拨给的修河工钱是可以克扣的,民工的口粮是可以克扣的,反正他们不吃不喝也事不关己,这就是一大笔收入;工程的费用也是可以克扣的,反正黄河泛滥也淹不死自己这些当官的。
这是管河务的。
那么不管河务的怎么捞钱呢?其实也简单,既然工程这么大,必然有徭役指标,找几十个人,到各个乡村去,看到男人就带走。
理由?修河堤。
不想去?拿钱来。
没有钱?有什么值钱的都带走!
可怜的脱脱,一个好的理论家,却不是一个实践家。
老把戏出场了,当民工们挖到山东时,他们从河道下挖出了一个一只眼睛的石人,背部刻着: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。
民工们突然发现,这正是他们在工地上传唱了几年的歌词。
于是人心思动。
这真是老把戏,简直可以编成电脑程序,在起义之前总要搞点这种封建迷信,但也没办法,人家就吃这一套。
接着的事情似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了。
几天后,在朱重八讨过饭的地方(颍州,今安徽阜阳),韩山童和刘福通起义了。
他们的起义与以往起义并没有不同,照例要搞个宗教组织,这次是白莲教。
当然既然敢起义,身份也应该有所不同,于是,可能是八辈子贫农的韩山童突然姓了赵,成了宋朝的皇室,刘福通也成了刘光世大将的后人。
他们的命运和以往每一次起义的农民领袖也类似,起义、被镇压、后来者居上,这似乎是陈胜吴广们的宿命。
尽管他们的起义形式毫无新意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和在历史上的地位,在史书上,将永远地记录着:公元1351年,韩山童、刘福通第一个举起了反抗元朝封建统治的大旗。
自古以来,建立一个王朝很难,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,所谓“墙倒众人推,破鼓万人捶”
,不是没有来由的。
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,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,唯一的惩罚是赔偿一头驴,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,可能连驴都省了。
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,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,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,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、想拿就拿,反正不关自己的事。
在他们的思维中,这些南人只会忍受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。
但他们错了,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。
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限度,当连像狗一样生存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,反抗是唯一的道路。
反抗是为了生存。
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,而且是燎原之势。
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,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,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,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,无力拯救危局。
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,只要再踢一脚,就会倒下来。
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,从种种迹象看,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。
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,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,起义是要冒风险的,捉住后是要杀头的,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地考虑。
在很多书中,朱重八被塑造成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,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,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说起义了,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,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。
小衙役柳鹏在万历未年横空出世了一手遮天,为所欲为,专治各种不服什么达官贵人,跋扈王爷,奸臣阉党,东林清流,一路碾压过去便是顺我者昌,逆我者亡我能活人万千,灭门千家!且看柳鹏步步青云的升职故事,讲述一段步步高升的公门生涯。...
传闻左南臣,暴殄嗜血,手段残忍,无情绝爱。重生前,他对她强取豪夺,与世隔绝,霸占囚之。重生后,秦末哄臣大宝宝。左南臣,你让我出去玩好不好。左南臣,你让我学习好不好。左南臣,你给我宝宝好不好。左南臣,你听末末的,末末给你糖好不好。...
...
哈?废柴?你说谁?左手医右手毒随随便便废你一个城你确定我是废柴?什么?遭人嫉恨了?还要使毒计陷害?很好!正愁没有实验小白鼠呢!分分钟虐死他!娘早逝爹不疼?可拉倒吧!多看几章再下定论也不迟!不过这位帅哥,其实吧,咱们品种不一样硬绑一块儿对身心的健康发展都很不好的!你可以考虑考虑再换个品种换个环境换个你看那个小白莲挺不错的!前凸后翘瓜子儿脸那个小绿茶也挺好!双目含泪欲拒还迎哎哎哎!不不不!我错了!别别别别扛啊!我自己会走给我留点面儿啊!...
张铁获得共享能力,...
雨雨风风岁岁年年,翠翠红红莺莺燕燕,风流小吏大明生活录。布衣卿相,贤臣,闲臣?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