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也就是说氧化氮实际上是氧气氧化SO2为SO3的催化剂。
于是在铅室法制硫酸中减少了昂贵的硝石用量,增加供应空气的量,使成本再次降低。
到20世纪初,硝石基本上不再使用,而使用氨,因为氨在铂等催化剂存在下,能同空气中氧气作用,生成氮的氧化物。
这个反应是:
4NH3+5O2→4NO+6H2O
由于氮的氧化物可以反复使用,于是出现如何回收这些氮的氧化物问题。
法国著名化学家盖吕萨克(Gay-Lussac,JosephLouis1778~1850)在1827年提出在铅室后设置一塔,塔内充填焦炭,将铅室中释放的气体从塔底通入,上升后遇到从铅室中通入塔顶而下淋的硫酸,被溶解吸收。
但是氮的氧化物却不能完全被吸收,因为一氧化氮不易溶解在硫酸中,也不起化学反应,而二氧化氮不易溶于浓硫酸,只溶于较稀的硫酸中。
要使氮的氧化物再重新释放出来,使它们再回到铅室被利用,最初只是用水稀释这种吸收氮的氧化物的酸,这将使生成的硫酸被稀释,再浓缩是不经济的。
因此盖吕萨克设计的塔迟迟未投入实际应用。
这个塔后来被命名为盖吕萨克塔。
1859年,英国一位管道工人格洛弗(Glover,John1817~1902)提出在燃烧硫黄的炉子和铅室之间设置一塔,使高温二氧化硫气体向上流,遇到塔顶从盖吕萨克塔送来的含氮硫酸,使其中氮的氧化物受热释放出来,进入铅室。
这样不仅充分回收了氮的氧化物,也使在盖吕萨克塔中被吸收的氮的氧化物又重新释放出来。
这个塔后来被命名为格洛弗塔,很快用于实际生产中,一位普通的工人完善了一位著名化学家的设计,在硫酸制造中同享盛名。
此后硫酸制造者们又对铅室进行一系列改进。
铅室不再是立方形的了,因为立方形会形成角,物料在这些角落中可能停滞不动,气流的流动速度很慢,气相和微小雾滴的液相反复接触效率很差,于是逐渐改造成圆筒形或截头圆锥形,使外形变成了塔形。
铅室不再是空空的了,而是填满了瓷珠。
这样可以加大反应物的接确面。
框架不再是木材了,而是钢铁,甚至铅板也被铁和钢代替,它们和铅一样可以耐硫酸腐蚀,再加上用耐酸砖或正长石砌成衬里,更加强了耐腐蚀性能。
这样铅室法变成了塔式法,不过硫酸制造的化学原理还是一样的。
接触法制造硫酸的化学原理却不同。
接触法也就是触媒法或催化法,是从1831年开始。
这一年英国英格兰西南部港口城市布里斯托尔(Bristol)的一位制醋商菲列普(Phillips,peregrine)向政府提交一份专利申请,项目是“节省硝石和矾铅室的成本”
,内容是利用铂粉作催化剂,使二氧化硫直接被氧气氧化成三氧化硫,然后使三氧化硫溶于水形成硫酸。
但是这种方法一时没有立即投入实际生产,因为铂粉很快受二氧化硫中夹带的杂质而失效。
直到1875年,一位出生在德国和长期居住在英国的化学家麦塞尔(Messel,Rudolph1848—1920)提出首先净化二氧化硫和氧气,可以使铂粉在一定期限内保持有效,使二氧化硫和氧气在铂石棉催化下制成SO3,并以普通硫酸吸收而制成发烟硫酸。
1881年英国硫酸制造商斯奎尔(SquiresW.S.)申请这一方法的专利,并建厂生产。
麦塞尔参与了工作。
发现元素锗的德国化学家温克勒(Winkler,ClemensAlexander1838~1904)在1875年间也曾进行过SO2在铂存在下和氧气化合成SO3的实验。
但是铂的价值昂贵和易中毒,促使硫酸制造者们和化学家们寻找更便宜的催化剂。
到本世纪20年代,出现了钒的氧化物、氧化铁等催化剂。
现代接触法硫酸制造中几乎都使用钒催化剂了。
蓝云絮以为自己是被伤害的那个人,却不知她把那人伤得很深,那人却始终如一爱她!...
沈浩,少年被迫离家,亡命天涯五载,练就高绝身手,心怀壮志回归都市,重返校园,邂逅美女校花,清纯萝莉,御姐女教师保护各路美女,一路杀伐纵横都市,谱写一段荡气回肠的男儿热血传奇!江山如画,美人如玉,当年的穷孩子一骑绝尘,独领风骚!…...
昔日的特种兵,左建,为了完成曾经许下的诺言,悄然来到了中州市。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,开始了平凡的生活。只是,像他这样的男人,再怎么低调,也掩盖不了他的光芒,能够让美女们在人群中,一眼望到他!为了不让曾经的遗憾,再一次的发生,左建发誓,要保护好身边的大小美女们,成为一个美女保镖!且看昔日兵王,如何纵横都市。…...
第七百七十五章一口吞下(大结局)3 恢弘,磅礴无比的声音,便是疯狂的在这云城,在大半个曜日神州之上,疯狂的回荡,响彻而起。 什么,好可怕的精神波动,这人自称云冲,自称本帝,难道是一尊传奇帝君不成不过,就算一尊传奇帝君,也不能够...
...
她,21世纪冷傲绝情的金牌佣兵,意外重生为废物小姐。再度醒来,锐锋乍现,弹指间断进所有阴谋诡计,从此傻胖的草包七小姐洗尽一身沿华,凤凰九天,傲视天下!最新章节慕白惊艳亮相18...